找到相关内容810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八大人觉经》之翻译与流传问题

    知足。离诸愦闹独处空闲,名乐寂静。于诸善法勤修无间,故云精进。守法不失,名为正念。住法不乱,名曰禅定。起思修,说为智慧。证离分别,名不戏论。一一广辨,如《遗教经》。就此八中,前七方便,后一正证。八...

    黄国清 释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4569815.html
  • 无着的学说

    一、二  、三点,没有本识,便是说明惑业苦三法的不能成立。更有  第四、是说倘离了本识,无论如何,便无他法为生起色界的  善心的因缘。第五、明从他言  7页  教和自正思维的二因而生起正见,倘无本识,便难能成立。  倘说此正见是出世心,究竟如何生起﹖这即由最清净法界之  所流,正熏习种子之所起,但和阿黎耶识是不同性,不过  假它为寄托处依止处罢了。而它是由加行位的思修数数熏  习,以致由下品...

    昙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571214.html
  • 中观之诸法实相

    便是被修正,什么也 不是绝对的真实性。陷于自性见之中,不能彻底掀翻过来,是再也不能体会究竟 法性的。唯有从思修中,扫除自性妄执,圣者才能在相对的一一相上,体现诸 法绝对的毕竟空性,特别是「唯佛乃能究尽...成佛的,以众生无决定性故。这是说: 生天、为人,都没有定性,都是由行业的积习而成。等到积习到成为必然之势, 也可以称之为性,但没有本来如此的定性。所以,遇善习善可升天,遇恶习恶即 堕地狱,乃至见佛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
  •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

    魔军阵。勤学习寻师匠,说与同人堪倚仗。莫教心地乱如麻,百岁光阴等闲丧。踵前贤学先圣,尽假思修得证。行住坐卧要精专,念念无差始相应。佛真经十二部,纵横指示菩提路。不习不听不依行,问君何日心开悟。速须究似...可能出在赞宁的一段话:“名讳上字多出没不同者,为以《慈恩传》中云:奘师龙朔三年于玉华宫译《大般若经》终笔,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,令大乘基奉表奏,请御制序。至十二月七日,通事舍人冯义宣。由此云灵基。开元录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073524.html
  • 于君方:《伪经》与观音信仰(1)

    婆罗羯帝  从思修 入三摩地  镇海潮音 应人间世  随有希求 必护如意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南无本师阿弥陀佛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白衣观世音菩萨  前印.后印.降魔印.心印....也因捐赠者的身份及经济能力,在质量及印刷水平上,  有相当大的差别。上面提到的陈宗华是一位默默无的小市  民,但是在万历辛亥年(1611)由「大明瑞安长公主」印施  的《白衣大悲王印心陀罗尼经》,这...

    于君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173943.html
  • 戒律与禅定

    集成(samudāgata)念,于时时中善能(b)防守正思修瑜伽作用(yogakriyā),如是名为防守正念(大30, 406b24ff.)。  其实践过程可分析成二个步骤:「念」之(a)获得、(b...,特别是对于「戒律如何增助禅定之修行」的问题,在此将以《瑜伽师地论)之「声地」为主要资料来作详细的说明。  首先,在「声地」中,将修行禅定的预备条件称为「定资粮」(samādhi-sa?bhāra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273962.html
  • 陈兵教授 :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

    人正确生活,善度人生。所谓正见、般若、思修三慧的修学,千经万论的研读,应以获得正确生活的智慧,在生活中活用佛法,从而生活得更好为第一目的。一个人在学佛之后,应该比一般人聪明得多,其世俗生活、精神生活...讲经说法,对因果业报、缘起性空性空缘起、万法唯心等义理,知晓理解,谓之慧。慧仅是一种知识,在修行中往往用不上,尚须对所知义理进行思察抉择,获得领悟、胜解,有深切的体会,确认不疑,完全变成自己的知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676339.html
  •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

    对治三毒,都是思修,讲来讲去都能够会通。《华严经》说:“如来自观察,甚深微妙义,随彼众生根,普雨甘露法。为开诸法门,无量难思议,悉归入寂灭,平等真实观。……十方诸世界,一切群生类,善逝智慧海,皆悉能...信敬心,见王礼拜而作是言:王甚无智,自屈贵德,礼拜童幼。王是已,便敕诸臣,各遣推觅自死百兽,人仰一头,唯使夜奢独求人首,得已各敕诣市卖之。余头悉售,夜奢人头,见者恶贱,都无买者,数日欲臭,众人见已,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377137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是无分别智,后所得诸行,为进趣增长。”   (4)对治。由前而的数数修习,引生根本无分别智,对治虚妄分别的二执,破除烦恼所知二障。加行无分别智,未证得真如,由资粮、加行道上思修所引发,已经能够对...事,心异故,许义非真实”。外境的非实有性,在此不是更得以证明了吗?   5、从譬喻中显示识变。佛陀说法常常以梦喻,来显示觉时在一切时、一切处,所见、所、所觉、所知的种种境界,也如梦境一样非实有,是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孤山智圆的理具唯心思想及其对知礼之反批

    若然者,则观音所说三慧开悟之门,既总能摄众行,则应无自体矣!果于何法而开悟耶?   对曰:子之惑深也。岂不知总摄之中而有两异耶!一则专在耳根,非从余法;一则观理直入者,谓常住真心也。然后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,故曰从思修入三摩地也⒅(卐续藏101·76上。)。   此中值得注意的,是「观理直入」,所谓观理直入,所指即是理观,亦即就常住真心入手。此常住真心即吾人刹那之心,亦即吾人之心性。所以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181707.html